庐山大口瀑布游记:雾锁飞瀑,意韵悠然~2039
庐山的美,总在云雾与飞瀑间流转。午后从酒店出发,我们一行六人向着大口瀑布而去,心早已被那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的想象填满。
庐山的景致从不让人失望。25平方公里的山间,171座命名的山峰如星点缀,22处瀑布各呈姿态,藏着看不尽的灵秀。景区的贴心更添便利:一张通票在手,景区大巴便可载着游人在东西线路间畅行,轻松串联起各处风光。我们乘西线车直达大口瀑布站,脚下的旅程就此开启。
沿着青石小径走了二十多分钟,密林深处传来闷雷般的轰鸣——是瀑布!可岔路弯弯,一时竟找不准方向。几番试探后,才循阶梯而下。道旁“道路湿滑”的提示牌旁,大孙女脆生生提醒:“慢些走,台阶滑呀。”一行人相携着,在蜿蜒山道间向下走了百余个台阶,终于与大口瀑布撞了个满怀。
转过山弯,先被水声攫住——如万马奔腾,震得耳鼓嗡嗡作响。及至观景台,眼前豁然开朗:百余米高的崖顶,一道瀑布倾泻而下,白练似的水势带着雷霆万钧之力,确有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的磅礴。水流撞在黝黑的岩石上,碎成千万银珠,又被山风卷着四散飞溅,连观景台的木栏上都凝着细密的水珠。半空浮着薄雾,将远处山峦晕成淡墨画,让这壮阔里又添了几分朦胧诗意。
我们在不同的角落驻足,或站在观景台远观瀑布的全貌,或靠近水潭感受水汽的清凉,用相机记录下飞瀑的磅礴、雾气的轻柔、游客的欢乐。看山水交融,听瀑声轰鸣,此刻的享受难以言表。大孙女兴奋提议:“和大瀑布合影吧!”于是请游客帮忙,在潭边刻有“彩虹”的岩石上,六人或坐或站,或蹲头倚,自然随性。快门按下时,白瀑的飞泻、岩面的沟壑、弥漫的薄雾与众人的笑靥,一同定格成永恒。
返程的路,却成了对体力的考验。年近七十的我们,沿着陡立曲折的台阶向上攀登,每一步都需紧紧攥住扶手,缓慢挪动。疲惫如潮水般涌来,腿似灌了铅,可看着身旁相互鼓劲的家人,想着方才瀑布的震撼,终究咬牙坚持。走到索道处回望,云雾中的瀑布仍在眼前,攀登的辛劳,反倒成了旅程里沉甸甸的注脚。
好友静观沧海曾再三叮嘱:“去庐山一定去三叠泉看看。不到三叠泉,不算庐山客”,导游也说那是庐山必去之处。可听说往返近两千级台阶、需耗时两小时,我们深知体力不逮,只能遗憾作罢。或许,山水之游本就难免留憾,这遗憾反倒成了念想,让庐山在记忆里多了层回甘。
大口瀑布之游,因飞瀑的震撼而值得,因攀登的艰难而深刻。站在索道旁回望,忽然懂了:山水之乐,从不是坦途上的轻浅一瞥,而是要把脚底下的坎坷,酿成心头的甘甜。就像这瀑布,若非历经崖壁的陡峭、岩石的撞击,怎会有那穿云裂石的壮阔?人生亦然,那些咬牙走过的路,最终都会化作滋养生命的清泉,在记忆深处,叮咚作响。









